新站点

马来西亚的正规教育学制—6·3·2·2制
2015-02-02

马来西亚的正规教育学制,可以简单地概括为6·3·2·2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2年和高中后教育2年(亦称中学后教育,即大学预备班),然后,考取大专或大学。<马来蓝卡官方>
  
 (一) 学前教育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属正规教育的范畴,但政府对学前教育十分重视,将其纳入教育部管辖监督之下。开办幼儿园或幼稚园的条件是:第一,必须向教育部注册,遵守教育部的规定,并按照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用马来文、英文和华文作为媒介语,讲故事,做游戏,玩教结合,启发儿童的智能和创造力;第二,必须有10名以上的儿童;第三,教师必须受过专职训练。各州的教育局对这些幼儿园是否遵守教育指南实行监督。

  马来西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依靠幼儿园进行,对象是4~5岁儿童,有幼教性质,又有商业特点。幼儿园有官办和私营两种形式,官办幼儿园一般是开设在由教育部所指定的小学内,大多分布在乡村,由政府拨款,具有福利性质,一方面使儿童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为家长减轻负担,富有教育与保育相结合的特色。私营幼儿园则不同,它是由华文小学董事会、社会团体和宗教团体和个人开办的,形式不一,有的是贵族幼儿园,入园费很高,也有的条件简陋,收费较低。这些幼儿园基本分布在城市。

  据1998年的统计,全国共有一万多所幼儿园,入园儿童达44.6万人。政府部门开办的幼儿园有8,644所,占82%,私人开办的幼儿园仅有1,149所,占11%。

  马来西亚政府在90年代共拨出1.4亿马币发展学前教育,教育部还计划在2000年使65%的儿童受到学前教育。这或许是一项长远的规划。

  马来西亚孩子们的语言才能,除了受家庭熏陶外,主要还是受益于幼儿园的多种语言启蒙和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已开始了多种语言的学习,各族儿童同处一幼儿园中,在讲故事、做游戏中,不知不觉开启了他们学习多种语言的能力。为了提高其能力,马来西亚教育部于1998年制定了一份学前教育新指南,并在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该指南规定,在以非马来文为媒介的幼儿园中,马来文的授课时间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在以非英文为教学媒介的幼儿园,英文的授课时间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非穆斯林学生的道德教育每周不得少于2小时。
  
 (二) 初级教育(小学教育)

  马来西亚政府早在1962和1966年就两次推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制,规定凡年满6岁的适龄儿童必须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目前适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9.9%。预计2000年小学生人数将从1995年的260万增长到290万,小学教室也将增加到9,140间。目前,由于学生多,教室供不应求,中小学基本上实行半日上课制。普通小学生的课程有:马来文、华文、泰米尔文、英文、数学、物理、回教或道德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生活技能、地理等科目。近年来,政府推行一种宏愿小学计划,在五六年级采用新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马来西亚的小学校分为四种类型:国民小学、国民型华文小学、国民型泰米尔文小学和私立小学。

  国民小学(简称国小)与国民型小学,除了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一样外,在课程课时安排上侧重面亦有所区别。国民小学教授马来文和英文,侧重马来文,授课时间大于英文;国民型华小(简称华小)和国民型泰米尔文小学(简称泰小)则需教授三种语文,马来文、英文、中文或马来文、英文、泰米尔文,这两种学校都侧重本身的母语教育,授课时间大于马来文,更大于英文。其他课目授课课时与国小大体相同。

  此外,在一所国民小学里,如果有15名以上非马来族学生,即华人学生或印度族学生,学生家长可以向学校要求开设华文或泰米尔文课程,学校便可聘请华文或泰米尔文教师,在每周的星期六,开设华文或泰米尔文课,作为这些学生的选修课。

  由此可以看出,马来西亚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要学习多种课程,而且要学习和掌握两种或三种语文,特别是华小和泰小的学生,他们不仅要母语考试合格,国语(马来语)考试也必须与国小生一样,至少考获C等,而且试卷与国小生相同,这就十分不容易了。

  近年来,随着中文在世界各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实用价值不断提高,加上中文的应用在马来西亚比较普及,特别在经贸商业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华文的学习与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近年来,入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在逐年增多。他们认为在华小可以学习到三种语文,即中文、马来文和英文,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理和电脑课程,因为华小强化数理程度,也举办电脑课程。教育部鼓励各小学进行交流。教育部还考虑计划在全国小学中把华文纳入正课。

  据统计,1991年有15万名非华族学生在华小上学,到1998年已增加到5万多名,其中马来族学生就占了45万名。到1999年,华小新生入学人数共有109万,其中非华裔学生有一万多人,占新生总数近10%。据当地华文报纸预计,到2000年,华小中的非华裔学生将会增加到8万人。

  泰米尔文小学,主要分布在郊区的种植园区,以印度族学生为主,全国泰小学生约有一万多名。

  以上三种源流小学,都采纳教育部颁布的统一课程纲要,但按不同的教学媒介语进行。

  私立小学属贵族学校,主要是为外国人和马来西亚富裕家庭的子女开办。外国学生多来自外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官员的子女。私立小学除了依据政府小学的课程教学外,更强调英语和学生的道德教育。私立小学学生人数,1990年为12万多名,到1995年增加到25万多名,呈上升趋势。

  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中的学校学生爆满,而在偏僻的乡村及内陆地区,一些学校则缺乏学生来源,尤其是华小问题较为严重。据统计,由于人口的流动,到1998年,马来西亚全国有342所华文小学和229所泰米尔文学校面临学生短缺的困境。
  
 (三) 中等教育(中学教育)

  马来西亚的中等教育,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与其他国家不同,情况较为复杂。中学教育也同小学教育一样,分为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政府所属的公立中学包括:国民中学1,313所、寄宿中学35所、职业中学69所、工艺中学9所、宗教中学41所和特别中学3所。

  国民中学,简称国中。根据《1995年教育法令》,在所有国民中学里已全面采用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规定英文为必修课。国民中学也像国民小学一样,除了规定所学的马来语、英语和其他课程外,也可以应学生要求开设华语和泰米尔语课程。在国中里开设华语和泰米尔语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吉隆坡和雪兰莪州的一些设有华文课的国民中学,经常举办中学生华语讲演比赛。比赛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只要是在校生不分种族都可以参赛。然后,每所学校选出两名优胜者,参加校际之间的比赛,决出最后的冠亚军。通过举办华语讲演比赛,旨在提高学生们掌握华语的表达能力,发掘讲演人才,推广华语的应用,同时促进各校华文学生的友谊并联络感情。在1998年第25届吉隆坡和雪兰莪州14所国民中学举办的华语讲演比赛中,获得初中组亚军的,竟然是一位印度族的女学生,她勇敢地走上台,以《谈华人不会华语所带来的影响》为题,用一口流利的华语讲演,说明非华族学生也能学习掌握好华语。这里所讲的华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话。学生们的讲演题目也丰富多彩,有《亚洲人在世界各领域所扮演的角色》、《我谈尊师重道》和《中学生该如何掌握科技资讯》等。每位参赛者在台上都信心十足,侃侃而谈。

  由于国民型小学以华文或泰米尔文为教学语言,在马来文上不如国民小学,所以教育部规定,国民中学在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时,对国小毕业生与非国小毕业生有不同的安排:国民小学的学生升入国民中学后,可以直接进入初中一年级,而由国民型小学或其他的小学升入国中的学生则需要先读一年的中学预备班,补习马来文以适应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的环境,然后才能正式进入初中一年级。现在教育部已逐步放宽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初一的条件,但各类小学毕业生的马来文考试都必须至少获C等,并且马来文具有书写及交谈的能力才可以直升初一。

  实际上初中是三年。在初中三年级结业时,学生必须参加初中评估考试(PMR)。这是马来西亚的初中毕业考试,与中国的初中毕业考试性质相同。现在马来西亚已普及了中等教育,因此在这次考试之后,学生可以直接升入高中。高中的课程为两年,在结束两年高中课程后,学生们需要进行一次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SPM),即高中毕业考试,通过了这次考试,拿到文凭,才能成为马来西亚的高中毕业生。

  除了公立中学外,还有另一类中学为私立中学,包括华文****中学、普通中学、商业学校、技术学校和国际学校,均由私人创办和经营。政府规定,私立中学必须在教育部注册,在经济上完全依靠自己,依靠学生的学杂费和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捐助。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教授课程。在教学媒介语和编排课程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和伸缩性。华文****中学在私立中学中数量较多,占有很大比重,又富有一定的特色,因此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华文****中学的情况。

  华文****中学简称独中,学制3年。大部分独中都要求学生参加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进入初中一年级,不合格者须先读一年预备班,再入初中一年级。独中采用留级制,考试成绩不合格者须留在原年级重读。

  目前,全国共计有60所独中,在独中就读的学生约57万多人。独中的教学媒介语是华语,课程有马来文、英文、物理、文史、数学、商科、电脑、化学、音乐、美工、体育等。此外,在一些独中也开设技能课,如机械课、电子课、汽车维护课等。

  由于目前独中的文凭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因此,大部分独中都开设初中评估考试和马来西亚教育文凭考试的补习班,辅导学生参加这两项政府规定的考试,以便考取政府承认的初中和高中毕业文凭。私立中学的学生,只有在拿到政府承认的高中文凭后,才可以参加高中后的课程。

  负责办理全国独中事务的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自1975年开始,每年都举办全国独中(初高中)统一考试(简称统考)。目前该项统考虽然还未获得马来西亚政府承认,但却已受到中国(包括台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400多所大学的承认,独中生可以凭统考成绩,进入以上国家和地区中的一些大学学习,开拓了一条独中生海外升学之路。
  
 (四) 中学后教育

  马来西亚的中学后教育,也属中等教育范畴。高中毕业后,学生们将有几种选择:(1)可继续深造,在本国上大学;(2)到外国求学;(3)通过本地学院读双联课程,考取外国大学文凭;(4)大批的学生则走上就业的道路。对那些要继续深造,在本国考取大学的学生,还需要再读一年的高中后课程,即高中后教育,为考取大学作准备,即大学预备班。大学预备班分为文科、理科和工科三类,最后参加高等学校文凭考试(STPM),也就是本国政府大学录取的考试。大学预备班的必修课程有马来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美术、科学、历史、地理、伊斯兰宗教教育或道德教育,选修课程有华文、泰米尔文、生活技能、企业、家庭生活教育等。

  马来西亚的中等教育全部是免费的义务教育。据1995年的统计,马来西亚政府中学共有1,470所,共有学生164万人。政府预测到2000年,中学生将增加到200万人,同时将修建9,770间新教室。
  
 (五) 高等教育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力图在近期内使马来西亚成为本区域的教育中心。除了办好政府开办的10所公立大学外,主要发展私立学院的高等教育。随着新教育法令的实施,私立学院有如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起来,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目前马来西亚全国约有学生472万,其中大学生为22万,占学生总数5%。预计到2000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将达到251万多名,约占适龄青年的5.6%。而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另一个长远目标是,要在2020年实现40%的19~24岁青年能获得高等教育。

  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也同样分为公立大学、公立学院和私立大学、私立学院。公立大学和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费用,基本是由政府提供的,学费低廉。私立大学和私立学院则完全由学生自己负担。

  公立大学及学院:目前马来西亚有10所政府公立大学和学院,其中包括:马来亚大学、理科大学、国民大学、博特拉大学、工艺大学、国际伊斯兰大学、北方大学、沙捞越大学、沙巴大学和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等。这10所大学的入学录取工作基本上实行的是上述的固打制,优先照顾土著民族,所以校园里大多为马来民族的学生。近年来,为发展高等教育,马来西亚电讯公司、国家石油公司和国家能源公司分别成立了10所私立大学,如电讯大学、国家石油大学和国家能源大学等。

  近年来,政府逐步开始在大学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化将主要涉及大学的管理与行政工作,教职员工的工资和学生的学费则没有变化。企业化管理可以使大学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盈利收入。1998年3月15日,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国民大学、博拉特大学、理科大学和工艺大学实行企业化管理。

  马来西亚大学的学制一般是4~5年。除国际伊斯兰大学使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外,其他大学均使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国际伊斯兰大学和工艺大学的录取工作有自主录取权,其他大学则由教育部的大学中心单位统一处理。各大学的开学时间是在5月份。

  除了10所大学外,还有几所公立学院。目前在全马共有5所工艺学院,如果拥有马来西亚教育文凭(高中毕业文凭)就可以进入工艺学院。它主要是培训工艺与商业领域的半专业熟练工人。

  玛拉工艺学院是一所专门为马来社会培养工商业管理人才的学院,以提高马来人的经济地位,因此学生以马来人为主。它的前身是1954年马来西亚乡村与工业发展局为协助马来人从事商业活动,成立的乡村与工业发展训练中心。1965年,国会通过了《人民信托局法令》,将乡村与工业发展训练中心改为玛拉学院,1967年又改称玛拉工艺学院。目前全马共有10所玛拉工艺学院的分校。玛拉工艺学院的毕业生已近10万人,90%的人在工商业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毕业生成为知名企业家、商人,多人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担任要职,其中有5人为政治领导人,2人为内阁部长。

  师训学院隶属于教育部师训局,专门为马来西亚的中小学培养师资。马来西亚国民中学的高中教师大体上来源于本地的大学毕业生,马来西亚中小学教师十分短缺。目前共有师训学院31所,每年可培养15万名教师。

  师训学院学制为两年半。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有关当局考虑将师训学制缩短为两年,并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下增建4所师训学院。

  私立学院:随着马来西亚政府推行实施2020年先进国的目标,在教育方面逐步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使得私立学院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马来西亚已有600余所私立学院,其中不少私立学院与外国大学合办双联课程,并实行学分转移,先在本地读两三年,最后一年再到国外读,节省很多费用,也能拿到外国大学文凭。这些私立学院为中学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升学门路。因为,在没有众多的私立学院之前,由于固打制的限制,许多中学,特别是私立中学的毕业生,包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能够升入本地政府大学或大专学院深造,只能到外国去读书,这要花很多费用,使一般家庭的子弟很难实现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而本地众多私立学院的建立,却提供了这种可能。

  根据马来西亚教育部法令,私立学院的设立,必须向教育部的学术鉴定局提出申请,由该局审定后,方可获得政府承认。私立学院办学比较灵活,课程多样化,除了以规定的马来语教学外,还可向教育部申请批准一些课程,如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与政府学院相比,私立学院的学费比较贵,每年大约1万~2万零吉马币。

  1998年以来,私立学院又推出“3+0”的学业制度,并在马来西亚教育部批准下,已有10所本地的私立学院获准开办“3+0”的双联课程。何为“3+0”?就是全部三年的学习课程都在本地读,而不必到外国去读最后一年的课程,就可领取外国相关学院的毕业证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费用,以此来吸引学生。获准办“3+0”课程的10所学院是亚太资讯工艺学院、SAL学院、精英学院、万达镇学院、英迪学院、思特雅学院、林国荣创意学院、史丹福行政中心、汝来学院和Binary商业学校。目前马来西亚私立学院约有10万余名学生,包括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外国学生。

  客观上看,这些私立学院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很重视教学质量,讲究教学设备,具有一定的水平。但也有一些学院商业色彩太浓,他们以仅读两年或更少的时间就可以拿到大学文凭来招揽学生。当然,这样的私立学院很难保障教学质量。私立学院存在的种种问题,已引起了马来西亚教育部的重视。

  如果您也对蓝卡计划感兴趣,对马来西亚房产投资感兴趣,请微信联系我:2864081581,王菲会为您带来最专业的服务。<马来蓝卡官方>